科技行业中企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会出现合作,其中合作部分既包括不同产品定位和类型的企业之间,为了寻求产品互补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也可能会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为了成立统一的垄断而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 换个角度来理解,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双方如果在利益平衡上能够达成一致,那么合作就会持续下去,并且可能或取得积极的成效,反之合作就会告吹。另外,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利益瓜葛之外,“猪一样的队友”这个因素也是造成很多科技厂商之间合作关系崩盘而最终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之一。 诺基亚放弃MeeGo防线致英特尔陷入被动 科技行业那些“猪”一样的队友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智能手机移动操作平台成为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谁都想通过对平台的控制,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诺基亚和英特尔也不例外。 2010年,英特尔和诺基亚正式签署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发MeeGo操作系统,试图向势头迅猛的iOS和Android浇一盆冷水,同时为运营商送去第三种生态,更重要的是,新的生态能够缓解Symbian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与日下滑而给诺基亚的被动,同时也能够为英特尔的移动处理器产品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为此,两家厂商在合作之初,对MeeGo给予了厚望,这种期望甚至还延伸到了平板产品之上,意图和iPad分庭抗礼。 然而在美好的理想面前,现实总是惨淡的。诺基亚内部对MeeGo的态度始终不明朗,即便是一年之后,首款搭载MeeGo操作系统的诺基亚N9登台亮相,并且赢得了众多好评,但苦于没有第三方硬件合作伙伴的参与,MeeGo所面临的叫好不叫座状态最终使得诺基亚不得不忍痛割爱,停止和英特尔的联合开发计划,投入到新的生态系统当中,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硬件终端和软件服务的设计和创新之上。 诺基亚从MeeGo项目中撤出,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但这种转瞬即逝的合作伙伴关系却把英特尔的移动处理器路线图彻底打乱,以至于在智能手机市场,长期被高通压制而无法抬头,最后只能在将MeeGo下嫁LiMo并成立Tizen联盟。同时,联合谷歌开展Android版本凌动处理器的定制研发工作。 时至今日,尽管已经有联想对英特尔移动处理器伸出了橄榄枝,但x86架构在Android生态下仍旧属于小众产品,在高通甚至是MTK面前都比较被动。所以说,因为诺基亚的离去而带来的被动,英特尔只能将门牙打掉往肚子里吞。 2011年,同样也是出于崛起的需要,从Symbian神坛掉下来的诺基亚由于未能从MeeGo中找到救心丸,遂将目光放到了其它操作平台之上。对于当时的诺基亚来说,选择并不唯一,即便iOS不对外开放授权,诺基亚依然有Windows Phone和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最终芬兰人将目光对准了微软。 诺基亚选择Windows Phone,理由不外乎两方面,一方面Android生态系统过于分裂,用户体验不一致,加入Android而言,无非是徒增一个分母,且垂直整合的能力无法和三星等厂商相提并论;另一方面,Windows Phone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差异化新生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可以得到保障,诺基亚完全不需要考虑操作系统的定制研发,而只需要将目光和精力放致设备和服务之上。此外,诺基亚在微软生态初期可以一路绿灯潜行,并且会拿到大量的财务支持。而对于微软来说,具备深厚底蕴的诺基亚堪称是不二的硬件合作伙伴,两家厂商一拍即合。 诺基亚进驻Windows Phone生态两年多的时间,从最初的Lumia 800到现在的Lumia 1020,硬件和软件服务全面开花,产品创新也都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甚至可以说是整个Windows Phone生态的支柱厂商,但因为微软生态的增速过于缓慢,诺基亚的复兴之路也显得颇为煎熬。 目前的微软,虽然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台前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撒手掌柜,不仅操作系统的更新、优化进度缓慢、硬件合作伙伴的拓展工作外界也全然不知,甚至连应用生态的培育上都是靠诺基亚支撑,这不免让人对诺基亚的境遇感到同情,但除了接受同情和怜悯,诺基亚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因为芬兰人实在经不起从Symbian到MeeGo再到Windows Phone这样频繁的战略变动,况且Lumia系列Windows Phone产品确实让诺基亚看到了一丝崛起的希望。 |